治疗嗳气、打嗝、脘腹胀痛、腹胀。-天天视讯
来源:个人图书馆-中山堂    2023-06-25 13:15:57

常法不治虑其变,《内经》云:“五气为病,心为噫”,临床上有些慢性胃炎患者发生嗳气是由于“火土之郁”所致。心为火脏,乃君主之官,胃属中土,为五藏之本,心与胃经络相通,胃的病变可以影响到心,而心的病变也可以影响到胃。“心下为阳明之部分,乃心火宣布其化之地……火降血行,气上水布,则此地廓然。设若火不降,则血不下,而滞于此矣。设若气不布,则水不散,而结于此矣”(《血证论》)。故,导致气机升降失常,则发嗳气。正如张琦所言:“噫为脾病而出于心,子传母也,火土之郁,气不得伸,则噫出之”。此种患者临床多表现为:。临床上药用也。故方中以,若,况此证之肝气原郁结乎?此所以方中用赭石,即用麦芽,赭石生用而麦芽亦生用也。

嗳气有声,亮而高亢,有如乐音,休作有时,作而后快,须臾又作,经年不愈,或上腹痞满,久病未衰,仅以气逆治之难效。此心病也,旋覆代赭加远志、石菖蒲、郁金汤主之。静心观息法、闲聊解闷法亦主之。

噫气者,为五气之一。《灵枢·九针论》有“五藏气,心主噫”、《素问·宣明五气》有“五气所病,心为噫,肺为咳,肝为语,脾为吞,肾为欠为噫”的记载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“心为噫”之噫是感叹声,包括叹息、悲痛、悲哀、感慨、惊奇等可能发出之声音。导致噫气者,多为早期长时间气郁滞阻,肝气不伸,木不能疏泄,肝木克脾土,胃气上逆,日久则郁而化火,火热扰心,心神不宁,导致经年累月的暧气不除,一般尚伴心悸易惊,失眠多梦,或胃中胀满不适、时轻时重,或两胁窜气、游走不定,胃纳减少,大便黏滞不畅,舌苔多白而厚腻,舌质淡而不红。

《伤寒论》旋覆代赭汤,是为吐、下之后胃虚、痰结、气逆而设,主症为“噫气不除”。

据《素问脉解》对噫的解释:“所谓上走心为噫者,阴盛而上走于阳明,阳明络于心,故曰上走心为噫也。”

可见,对于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嗳气(噫)者、经久不愈,久病不衰,治疗之策,不全在胃,一味和胃降逆往往难以奏全功,应该考虑对心的治疗,如开心气、补心血、温心阳、安心神,都是治疗嗳气的有效策略,此治本之策也。

施覆代赭加远志菖蒲郁金汤方

辨证:气郁化火,痰浊内阻,胃失和降。治法:疏肝降逆,化浊除痞,佐辛开苦降法。

按语 笔者宗仲景法,以旋覆代赭汤加抑肝泻热之品,佐辛开苦降法。疏肝泄热则气机条达而除胁胀;辛开苦降引胃气下行而散痞满,和胃降逆而止呕吐。该案属肝郁,忌投伐肝之品,恐其伤阴助热;过分理气亦伤中气,故于上方加左金抑肝之品,口苦呕逆止,脘胀痞满消,泛酸嗳气随之而解。(本刊编辑部整理)

【组成】:旋覆花9g,人参6g,代赭石6g,炙甘草9g,半夏9g,大枣5枚,生姜15g。

【功效】:降逆化痰,益气和胃。

【主治】:胃虚痰阻气逆证。胃脘痞闷或胀满,按之不痛,频频嗳气,或见纳差、呃逆、恶心,甚或呕吐,舌苔白腻,脉缓或滑。[胃神经官能症、胃扩张、慢性胃炎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、幽门不完全性梗阻、神经性呃逆、膈肌痉挛等属胃虚痰阻者。]

【加减】:若胃气不虚者,去人参、大枣,加重代赭石用量,以增强重镇降逆之效;痰多者,加茯苓、陈皮助化痰和胃之力。

【方解】:方中旋覆花性温而能下气消痰,降逆止嗳,是为君药。代赭石质量重而沉降,善镇冲逆,但味苦气寒,故用量稍小为臣药;生姜于本方用量独重,寓意有三:一为和胃降逆以增止呕之效,二为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,三可制约代赭石的寒凉之性,使其镇降气逆而不伐胃;半夏辛温,祛痰散结,降逆和胃,并为臣药。人参、炙甘草、大枣益脾胃,补气虚,扶助已伤之中气,为佐使之用。诸药配合,共成降逆化痰,益气和胃之剂,使痰涎得消,逆气得平,中虚得复,则心下之痞硬除而嗳气、呕呃可止。后世用治胃气虚寒之反胃、呕吐涎沫,以及中焦虚痞而善嗳气者,亦取本方益气和胃,降逆化痰之功。

【方剂】:橘皮竹茹汤

【组成】:橘皮15g,竹茹15g,大枣5枚,生姜9g,甘草6g,人参3g。

【功效】:降逆止呃,益气清热。

【主治】:胃虚有热之呃逆。呃逆或干呕,虚烦少气,口干舌红嫩,脉虚数。[妊娠呕吐、幽门不完全性梗阻、膈肌痉挛及术后呃逆不止等属胃虚有热者。]

【加减】:若胃热呕逆兼气阴两伤者,加麦冬、茯苓、半夏、枇杷叶以养阴和胃;兼胃阴不足者,加麦冬、石斛等养胃阴;胃热呃逆,气不虚者,去人参、甘草、大枣,加柿蒂降逆止呃。

【方解】:方中橘皮辛温,行气和胃以止呃;竹茹甘寒,清热安胃止呕,与竹茹合用,清中有温,共为臣药。甘草、大枣助人参益气补中以治胃虚,并调药性,是为佐使药。诸药相合,补胃虚,清胃热,降胃逆,且补而不滞,清而不寒,对于胃虚有热之呃逆、干哕,最为适宜。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大河玩具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75   联系邮箱:435 226 40@qq.com

回顶部